理工学院教授朱熹对话图书馆馆长葛剑雄:探讨AI技术在化学及多领域的应用与挑战
March 25,2025 Straight News
撰文及编辑:龚玮凡
媒体联络:龚老师(EMAIL: gongweifan@cuhk.edu.cn)
2025年3月25日14:40更新
媒体联络:龚老师(EMAIL: gongweifan@cuhk.edu.cn)
2025年3月25日14:40更新
深圳,2025年3月25日 – 3月21日下午三时,香港中文大学(深圳)理工学院朱熹教授与图书馆馆长葛剑雄教授在大学图书馆309教室展开了一场题为“从AI化学到化学AI”的深度对话。本次活动由朱熹教授发起,图书馆主办,聚焦人工智能(AI)技术在化学、学习及多领域的应用与局限性。尽管正值期中考试紧张的学习阶段,仍有近30名师生踊跃到场参与。

分享会上,朱熹教授首先从AI在化学领域的应用切入,介绍了AI在新能源开发、实验室研究等多个场景中的实际作用。他指出,AI可以用于“idea generation”(创意生成),在生成创意后进一步推动“idea execution”(创意执行),并最终完成研究成果的发布与展示。这一过程体现了AI在化学研究中的广泛应用潜力。然而,朱熹教授也强调,AI并非“化学的AI”,而是计算机专业人士为各学科开发的通用工具,用于分析不同类型的数据。AI是附加给不同学科的辅助工具,其影响究竟是利是弊,仍需进一步探讨。他呼吁大家更深入地思考自身的价值与需求,以更好地理解AI技术的意义与局限性。
随后,两位教授进一步探讨了AI技术对学习方式的变革。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,学习资料的获取与理解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,个性化学习路径的定制成为可能,学习者能够更合理地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。然而,尽管AI技术为学习带来了便利,也需警惕过度依赖技术,避免削弱独立思考和批判性分析的能力。此外,在信息爆炸的时代,AI虽然能够快速提供答案,但如何辨别信息的真实性与价值,仍是学习者需要掌握的重要技能。
葛剑雄教授在讨论中提到,人们应该理解AI技术在生活中的主客观地位,这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。他强调,AI只是一个技术手段,我们作为人应当主动使用它,而不是将所有任务都交给AI。尤其是在科学研究中,AI是帮助分析数据的客观工具,但主观上,研究者自身需要深入理解研究内容,保持对科学问题的独立思考与判断能力。
分享会结尾,多名同学积极提问,与两位教授展开了深入对话。此次对话不仅为与会者提供了关于AI技术应用的前沿视角,也引发了大家对技术与多学科融合的深刻思考。两位教授的分享内容详实、观点深刻,为在场师生带来了诸多启发。
作为本次活动的主办方,图书馆一直致力于推动跨学科交流与知识共享,为师生提供高质量的学术资源与活动平台。未来,图书馆将继续举办更多形式多样的学术活动,助力学校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,为学术研究与文化传承贡献力量。